当前位置:首页 >> 瑰宝新闻 >> 我社新闻 >> 浏览文章

顶层设计 共襄盛举

——著名专家学者为《中华瑰宝》杂志发展把脉

来源:中华瑰宝杂志 | 编辑:不详 | 时间:2016-07-01 | 栏目:我社新闻 | 点击:4222


图片点击放大
2016年元月18日,中华瑰宝杂志社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,就《中华瑰宝》杂志的创刊及中长期发展规划,邀请专家、学者会诊把脉。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、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原副总裁艾克拜尔·米吉提、当代著名作家、国家一级编剧苏叔阳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、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陈士富出席座谈会。现代教育出版社原社长宋一夫、副社长仇正伟、编辑室主任张轶维,中华瑰宝杂志社社长郁建国、副社长石晶晶、副总编辑姚振寰以及中华瑰宝杂志社相关人员参与讨论。
在《中华瑰宝》杂志筹备组介绍了杂志的办刊宗旨、指导思想、总体目标及主要内容的安排设计后,与会人员纷纷发言,他们既肯定了《中华瑰宝》4期试刊的大胆创意,又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大环境、纸媒与电子媒体的融合等问题,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。现按发言顺序刊载如下,以飨读者。
 
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:
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使我受益匪浅。我认为,《中华瑰宝》不一定只是器物,唐诗宋词、人文精神等也是“中华瑰宝”。这本杂志要体现编辑的智慧和鉴赏能力,既要保持刊物的连续性也要有每一期的创新性。要建立好杂志的编辑队伍和专家学者的作者队伍,《中华瑰宝》是不能出现瑕疵的。
 
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:
《中华瑰宝》杂志(试刊)办得很好,有特点,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知名人士的支持和认可。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《中华瑰宝》杂志要将这些鲜活、生动的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大力弘扬、传承的故事真实地报道出来。要从“瑰宝”的角度加以重视。
 
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:
一本杂志要体现一个风格,杂志总体设计要鲜活、要有时代感,还要传承、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,对文章层次和深度进行平衡。杂志要体现“杂”,既要每个栏目都体现出这本杂志的包容性,又要看出这本杂志的学术性,同时还要让读者感受到美感,在文字和设计上要有连续性。
 
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:
《中华瑰宝》应该是一本高端杂志,办刊物的指导思想、方针要高端,学术性的体现也要高端,这比办市场刊物更难,因为高端刊物有高端刊物的要求。从几期试刊来看,杂志社的同志们用心良苦,当然还要提高。
我觉得要办好一本刊物,一定要建设好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,这对刊物很重要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,和新媒体的结合,纸质媒体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,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,今后肯定要往新媒体的方向上发展,新媒体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、方式改变了,特别是年轻人都在变,我们做杂志的就更要变了。如何与新媒体结合,一开始就要有计划。这不是哪一本刊物的事,是整个产业都面临的新问题。


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陈士富:
“中华瑰宝”这个名字影响很大,是专业性、全局性的。现在办媒体确实遇到很多困难,比如约稿难,还有定位问题。一定要和新媒体融合。既然你们能把刊号能申请下来,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本刊物办好、办出彩。预祝《中华瑰宝》创刊成功。
 
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原副总裁艾克拜尔·米吉提:
办刊第一个要素是定位,读者定位好了,刊物就有活力,市场就定位了。现在办杂志要有自己的网站,再做手机版,这样的话市场就打开了,每天早上地铁上、公交上读者都在看。《中华瑰宝》杂志要办得高端、大气、有品位,使每个人拿着《中华瑰宝》杂志的人都能体现出他的身份——这个人懂文化、有品位。此外应该再做一些延伸产品。
 
当代著名作家、国家一级编剧苏叔阳:
对于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和张扬,我认为目前是不够的,现在假的、吹嘘的东西多,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明认真的讨论、认真的张扬。办《中华瑰宝》这么一本刊物,我觉得很有意义,很有必要。要告诉大家,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优秀的宝物,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,她融结了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最精华的部分。《中华瑰宝》杂志要保持先进而又庄重的尊严。
 
现代教育出版社原社长宋一夫:
我们请来了文化界各位领导来帮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,为《中华瑰宝》做顶层设计。中青年读者是未来最大的潜力读者,这些人来看《中华瑰宝》,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我们中国才会更好,我们《中华瑰宝》杂志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