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瑰宝聚焦 >> 精品导读 >> 浏览文章

清朝皇帝与“国学”

来源:中华瑰宝杂志 | 编辑:邹爱莲 | 时间:2016-07-14 | 栏目:精品导读 | 点击:5482

图片点击放大
  翻开中国两千多年有皇帝的历史,能够发现一个基本规律,大凡一个统治比较稳定、长久的朝代,其当朝的皇帝多是能够认真学习、领悟、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皇帝,反之,则往往或因荒淫造成其政权的短命,或因不学无术使国家风雨飘摇。清朝虽然是以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朝代,但清朝皇帝在学习“国学”上,丝毫不亚于任何汉族王朝的帝王,所以最终成就了清朝268年稳定长久的统治。那么清朝的皇帝是怎么学“国学”的,对其执政又带来了哪些影响?
 
 
 
  把“国学”教育当作基本国策
 
  清朝入关后,共10朝10帝,其中5位是成年继位,5位在幼年继位,所以他们的学习生活大致也分为两种情况:一是幼年皇帝和皇子皇孙的培养教育,二是成年皇帝的经筵典学。
 
  一个王朝的兴衰继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素质,而这种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。所以,清朝将对皇子教育当做一项基本国策,并形成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。
 
  首先,皇子均较早入学。清朝入关前,皇太极就要求满蒙将领的子弟“但有八岁以上,十五岁以下,俱令报名读书,不许姑息容忍”,甚至他将是否送子弟读书作为这个将领能否从军出征的条件:“如有爱惜不令读书者,其父兄也不许披甲随征,可与子弟一起在家闲处。”从康熙朝起,对皇子皇孙的学习有了更严格的规定,并成了其后清朝皇帝的家法:皇子6岁入学“就师读书于上书房”。康熙认为,。。。。。。阅读全文,请订阅《中华瑰宝》创刊号杂志!发行部电话:010-57430892